移动阅读新体验微信扫描并分享

| 快速查找 奇石标签 | 收藏 | 加入桌面 | 最新 | 热点 | 手机版 | 邮件 | 投稿 |

惊天玉出 大圣又来 (组图)

时间:2022-06-02 来源:华夏奇石网 作者:玉 见 点击数:

乾坤有精物,

至宝无文章。

雕琢为世器,

真性一朝伤。

         -------韦应物

惊天玉出 大圣又来 (组图)

和田玉籽料 大圣

惊天玉出 大圣又来 (组图)  

惊天玉出 大圣又来 (组图)

赵宏本、钱笑呆作 《三打白骨精》局部

惊天玉出 大圣又来 (组图)

惊天玉出 大圣又来 (组图) 

刘继卣作“闹天宫”局部                         现代猴照片

不久前,有幸见到一和田籽料奇石,特撰文与诸君共享。

该件和田籽重100克,长61.5mm,宽36mm,厚27mm;通体枣红皮或黄皮,局部有薄黑皮,一端为淡淡的散墨青花,一端见淡黄及黄白肉,周身多处白肉外露,质地细腻油润,原皮原籽,天成地就的齐天大圣头像。头像两颊有黄色至枣红色毛发,前额至后脑有一圈白肉构成的凸起环,像极了那个无可奈何的紧箍儿,“紧箍儿”之上恰又形似僧帽,浑然天成。此籽具有和田籽料的多重形态:肉有青花、青白、黄白、白、黄沁,皮有黑、枣红、金黄、淡黄、聚皮、散皮,完美至极!(其实两颊的皮色是有图形和文字的,怕被说牵强,不做说明也罢。)

孙大圣的故事是神话,据说是女娲补天时所剩之五色灵石,长期汲取日精月华后孕育出了孙悟空,五色灵石?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像是和田玉?现在已发现最早的大师兄形象出现在西夏壁画上,至于大师兄的江湖传说那更是久远,有人甚至在山海经中找到了出处。鲁迅先生就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来自山海经,是大禹治水时期的水怪无支祁。一家之言,信之则有。

现今已发现最早的孙大圣形象出现在距今900多年前的西夏。1982,敦煌地区出土六副壁画,经鉴定为900多年前西夏时期的作品。

惊天玉出 大圣又来 (组图)  敦煌榆林窟西夏壁画《唐僧取经图》之一

最早的纸本上形象是明万历年间出版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

惊天玉出 大圣又来 (组图)

明万历二十年出版《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

大师兄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人物,没有之一!妇孺皆知,人见人爱。他是中华文明的符号,仁义正直、勇敢坚毅、聪明机智、嫉恶如仇、忠心耿耿、尊师爱友、吃苦耐劳,像不像孔夫子说的比德于玉的君子?也对,它本身就是玉,是和田玉。他早期占山为王,搅龙宫闹天宫,勇武无匹;及至皈依佛门后护送师傅取经,一路降妖伏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坚毅果敢,最后功成封神成佛,地位还在菩萨和罗汉之上。

说到籽料奇石,首先它是奇石,然后才是其他,所以“形状”这一要素乃是至关重要的。至于是玛瑙是和田玉乃至是其他石头,只是加分项高低而已。比如和田籽天狗,首先是像,其次才是他的加分项和田籽料白玉,如果不是因为像,这么大的籽料,哪怕是红皮白肉的羊脂也不过克万是吧;奇石雏鸡出壳那么大的玛瑙,几百块搞定没问题吧,那些多出来的价值要加在像不像上,要加在奇不奇上才对。与台北故宫的玉白菜、毛公鼎共称为镇馆之宝的东坡肉石,质地也不过是玛瑙,大小只有57.3mm x 66mm,但不影响其被尊为第一奇石,国宝珍品。

象形石也好,意象石也罢,都是奇石,都是大自然的杰作,上天的馈赠。单就奇石被发现、命名来说,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艺术再造的过程,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这个再创造和其他的创造又不同,是在不改变原有的形状和颜色基础上,只是赋予的各种社会或自然属性,让奇石忽然就有了生命。

玉雕都是尽人力,法自然。大自然造出来的东西毕竟和人的希望有差距,为了让天地之精华的玉石表达人们的情感,寄托人文情怀,从古到今多少良工巧匠倾毕生之力,呕心沥血创造无数玉雕珍品,如果自然界中能找到符合人类情绪的玉石,谁还费那个力气,对不对。

和田籽料的身世来历至今没有定论,有说山料崩塌滚入河流形成,有说火山喷发后经地质变化水流冲刷而成。不管怎么说,都不否认籽料有长期的水流搬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玉石被进一步磨去棱角变成细腻的卵石,这也造成和田籽料出象形料非常困难。偏偏国人的石头情结深重,奇石中怎么能少了国石国玉的和田玉呢?于是大家在和田籽料中找,这种坚持不懈地寻找从来就没有停歇过,但是和田籽料太过完美圆滑,在这里面寻找符合人类情绪的奇石实在太难了,所以一旦有所发现,就迅速吸引大家的目光,引来爱好者的追捧。籽料象形玉出世是如此之难,以至于偌大个和田玉圈子,得到认可的奇石屈指可数。可喜的是大家对和田玉奇石特别友好,分外爱惜与宽容。若非如此,10克重的东西,在其他种类的奇石中,可能都进不了评比圈。

惊天玉出 大圣又来 (组图)

和田籽料奇石(十克) 天狗

惊天玉出 大圣又来 (组图)

和田籽料奇石 猴头(头以下是人工)

相比其他种类的奇石来说,和田籽料的奇石是比较幸运的。奇石强调的是原生态,哪怕有一丝的人类“劳动”痕迹加之于上都是不被允许的。和田籽料的爱好者众多,被人类关注的历史悠久,早就形成一套独有的鉴别方法,让“劳动”过的东西无所遁形。毛孔、皮色、玉石质地和形状的走向,都是观察是否原生态的切入点。实际上,对于有一定水平的爱好者,区分原皮原籽还是比较容易的,资深大家更是可以通过手掂眼看就可以判断出籽料出世的产地和具体地段,这让很多学究专家直呼不理解。相比其他奇石,和田玉籽料可以更明确的断定是不是原籽原石原皮,在和田籽料上动手必被捉,有些奇石种类质地粗糙,动点小手脚还真的不好分辨。

惊天玉出 大圣又来 (组图)

和田玉籽料 毛孔清晰

惊天玉出 大圣又来 (组图)

籽料毛孔放大图

在和田玉籽料被水流搬运的过程中,各种矿物质同时沁入,形成多种多样的皮色和沁色。单从颜色上来说有几百种,丰富多彩令人目眩。这些色彩一经形成就如同人类的指纹一般,伴随终身永不改变。最妙的是这些皮色在装扮籽料的同时,有的竟还有如神助般的变幻出一些美妙的图案,令人拍案叫绝。由此产生皮色象形概念,并且在市场上形成热点,拥有大量粉丝。大家拿到籽料时,都会不自觉的看看皮色像什么,平添不少乐趣。构图完美的皮色已然万难选一,十分难得,但是比起形状象形,终归还是稍逊一筹。可谓求型不得而谋其皮。

惊天玉出 大圣又来 (组图)

 

和田象形籽 狮型祥瑞

惊天玉出 大圣又来 (组图)

和田象形籽 一叶(夜)成佛

中华民族对玉的崇尚和喜爱源远流长。很多老外对此疑惑不解,也不能理解,但并不妨碍他们对中国玉尊重有加,君不见国际上每个顶级的博物馆都藏有中国的玉器。玉器作为文化的载体,是中国最早且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传承。从现在考古的成果看,早在5000年前,中国人用玉治玉就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惊天玉出 大圣又来 (组图)

红山文化 玉龙

惊天玉出 大圣又来 (组图)

良渚文化 玉琮

“山川呈瑞,地不爱宝。”国人的祥瑞崇拜自古有之,上至帝王,下及百姓,都希望能有祥瑞降身,以求趋利避害。古人将特殊的玉和玉器看做是一种祥瑞。所以,以玉作为随身之物成为一种习惯和传承,一直深入人心。古圣贤甚至将玉看成做人的标杆,要求君子“比德于玉”。实际上,中国人还把玉看成是护身符,相信玉有逢凶化吉的超能力,夫子有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赏石爱石,文明评论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名家往来-寿嘉华 更多名家>>

赏石名家:寿嘉华
寿嘉华
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
中国地层委员会主任
中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
寿嘉华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