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赏石理念"瘦漏透绉”再解 图
时间:2022-07-16 来源:华夏奇石网 作者:禹本愚文/郭胜利图 点击数:文章千古事,奇石万事书。
石痴米䒥进入了赏石的最高境界,总结出一套成熟的理念,就是 "瘦、漏、透、皱"这四个字。这四个字,为元明清赏石家认可并称赞,一直传承到今天。今天,不禁要问,古人这种赏石理念过时了吗?有其现实意义吗?,其核心是什么?思索之间,应该怎样解开古人赏石理念之奥妙?
让我们剖析一下。
-"瘦"是瘦骨嶙峋,孤标特立之意。如那仙姿清癯一一独立特行之人。"瘦"带着飘逸的势/,与丰姿肥腴相反,有神灵鬼怪之奇韵。
"绉"是凸凹不平,褶皱起伏,有阴阳明灭之感。如饕餮纹.蟠龙纹.发髻纹.蜘蛛纹等,组成孤状.丝状.网状.涡状之表象。
“漏"和“透”更好解释,漏是竖洞,透是横洞。
清.李笠解释:数路通衢,为透;孤恃无依,为瘦;嵌空玲珑,为漏;重叠多纹,为绉。
品味瘦.漏.透.绉理念时,使我们想起山峦.浪花和云彩,只有它们与奇石相匹配。山峦是岩壑叠嶂,沟豁纵横,雾瘴藏幽的……浪花是神秘莫测,汇涡圈弧,如朶似花的……云彩是诡谲多端,变幻无穷,溢彩流金的……石之形象,天地表象啊!
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联想瘦.漏.透.绉理念时,使我们想起: 玲珑.峥嵘.㱱磔.危仞.㺥岩.崆峒等字眼,产生哲学指涉。不禁感叹:丑哉美也,外形天格,世无成双,大象无形!
奇石古称云根,云根浮影凝重,虚怀若谷,处处孤圈状,柔似坚,陋似美。魏汉古诗:䵥䵥布云根,森森散两足。元曲家张养浩:何年仙斧断云根,玉无痕?寄托了人们的古思。
研读瘦.漏.透.绉,这四字,有个惊人的发现,就是其中两个字是说洞的:“漏、透”,难道"洞"是赏石理念的核心吗?.
两位元老级会长
灵壁县渔沟镇流行一句话:“石头有洞,价钱要命。”有洞的石头常起美名:锁云、揽月、洞天、风穴、仙窟、绘月、天漏、风槛……美哉妙矣!
苏东坡颂仇池石,竟有“万古仇池石,潜有小洞天”之句,说仇池石好,只因藏有洞。
河南赏石一盘棋平顶山市西部协会欢迎你
白居易谈奇石妙处:“三山五岳,万壑千洞,视缕簇缩,尽在其中……”
米芾题海岳庵研山:“潭在顶,出黑云……”
他们指的是洞,是穴,是窟,是龛。
常言,有漏则通,有窍则巧,有洞则透,有透则明。
古人赞名石瑞云峰:“曲折研妙,涡洞相套,褶皱相叠,构出狮跃。”
据说,名石玉玲珑移出苏卅时,万人空巷,争相观看。有人从石顶倒水,则见千洞水花,百洞水瀑。有人在石下烧香,只见紫气燎绕,窟窟冒烟。
郭胜利(西部石头哥)13623750111
洞石玄妙,嵌窍天镂,古人早识早悟。 朱子文语:“凿开混沌窍,窥见沧浪天。洞敞延华月,岩虚生翠烟。”说得甚好,石头有孔洞就长了精气,少了憨闷气,如房舍之窗牖也!也就是说,洞是与人的心境相通的,最能启迪心智了。
说到这里茅塞顿开,似乎“古人来远古,为吾指迷途。”
近来读刊,常见“瘦.漏.透.绉”后加了个丑字,据说加字的人还是奇石理论家,但岜不知四字中全含丑意吗?画蛇添足而己! 还如有人在"形.质.色.纹"(当今赏石理念)之后,硬加个韵字。狗尾续貂,连语法也不通呀!
大家知道,不少后人舞文弄墨续《石头记》,成了笑谈,我想还是不要无事生非吧。
鹰城(愚13837516666)
平顶山石界泰斗禹本愚会长部分收藏
平顶山市收藏家协会赏石专业委
平顶山市西部赏石协会供图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