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新体验微信扫描并分享

| 快速查找 奇石标签 | 收藏 | 加入桌面 | 最新 | 热点 | 手机版 | 邮件 | 投稿 |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时间:2022-08-12 来源:华夏奇石 作者:刘 翔 点击数:

由中国士大夫阶层创造的“风雅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髓,它不仅根植于东方的自然之中,而且含概了储释道诸家思想的文化渊源及人文精神,并通过“山水泉石”、“风云雨雾”、“松竹梅兰” . “剑骑猎钓”,去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回归自然,又通过“诗词歌赋”、“琴棋书面”, “香茶美酒”, “园林赏石”去再现自然,寄情自然,投身自然。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作者与他的《聚雅堂》、《臻品坊》 
其实。人类本来就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欣赏自然之美的本身,正是在欣赏我们自己。同时,也是欣赏我们人类对自然之物的审美理解。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听雨雨往往听雨楼边往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湖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涛涛观观观。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这是一幅词联形式,描写江南一带听雨观潮(风)的橙联。此联充满了诗情面意联中连用了三个听和观,即有本意,又有谐意,象声见形,给人“雨打芭蕉”, “石阶听雨"之清新而动听: “巨浪淘天” , “涛拍石岸”之激动,豪放,赏来颇有些韵味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热爱自然,首先得去欣赏自然,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 ; “讽讽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春水渡过渡,夕阳山外山” ; “岩亭高树杂,石徽泻泉鸣"; “江从树里断,山入而中无”;“石脉水流泉滴沙,云根苔鲜山上石”。当你面对着这些优美的山水景色。不能不会使你思绪万干,心潮激荡,甚至激情飞扬。我们与万物沟通,与天地呼应,不单单地是为了感受神奇大自然那无限的魅力,而是在净化心灵,陶冶情操,锻炼身心,追求“回归自然, “天人合一”的境界。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 也可以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成为历代儒家子弟求取功名的阶梯,实现儒家理想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成为文人雅士博古通今,涵养情操,提高鉴赏的工具和途径。上至天文典故,下至地理杂记,无不在博览之列。另外,读诗鉴画也成为文人雅士生活的一部分。诗画同源, “贯诗之画境。鉴画之诗境” ,通过诗画,抒发情感,构造意境,寄托理想。在“壮美”、“秀美”、“奇美”之中得到升华。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不仅可以用来形容园林之美,而且也可以用来表达赏石之情的。赏石作为自然的缩影,或被称为“小自然” , 自古就倍受历代文人雅士的喜爱,它既有人类赋予的艺术般的诗情画意之美,还有大自然生成的真实之美,它比诗画更真切更贴近大自然以致成为“隐逸文化” , “山林文化”的标志。由于大自然的属性,它更能够增加人们心理上的审美联想,其审美价值不单单在于以恰到好处的物质形态和画面纹理表达出来的自然完美的意境,而且更在于时代和社会的需求,成为文人雅士逃避世俗名利的避风港,成为商界官场失意者的慰箱地。而更多斌予人们的是激情和勇气,寄托和希望。这也正是中国人特有的精神,气质,崇尚,癖好之所在。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风中雨中有声,山中水中有景,诗中画中有伴,园中石中有情。体悟自然,继承文化,博纳艺术是我们每个赏石者的必修之课。也是我们提高鉴赏能力的必经之路。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观风听雨览景 读书鉴画赏石
联系方式:13693836318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赏石爱石,文明评论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名家往来-张建升 更多名家>>

赏石名家:张建升
张建升
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
中国观赏石协会一级鉴评师
中国收藏家协会赏石收藏委员会副主席
张建升简介